返回

年代: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143章 出人意料的视察,一辈子的谈资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“老三,我晓得你厉害,但人力有穷时。记住阿公的一句话,如果遭遇了不可抵挡的事情,别和自己较劲,赶紧瞅机会来寨子里。

    我老了,虽然没有别的本事,但护住你和莲花还是没问题的。”

    阿公旧事重提,然后借口自己多喝了两杯,就去屋里睡觉去了。

    方唯心里很感激,但他觉得最好不要有那一天。

    年后。

    吃饱喝足的人们渐渐忙活了起来。

    大队派了赵宝成和王桂芝去县卫校学习,为期半年。

    因为两人有底子,实践经验丰富,经过半年的培训绝对可以胜任“农村医生”的角色。

    郑虎安排人将两栋木屋收拾出来,挂上了下塘大队医务室的牌子。

    这个“医务室”可不是草台班子,而是经过县里和公社批准的农村医疗点,业务上受公社卫生院的领导。

    一些西药和器械也是从卫生院调拨,当然不是免费,而是要按照成本价付钱的。

    队里收割了油菜,一共收获了82800斤油菜籽,平均亩产达到了180斤。

    “采收农作物,点数+82800,总点数:538158点。”

    趁着最近不忙,油菜籽经过晾晒和处理之后,全部榨成菜籽油,总计为24840斤。

    其中的21000斤菜籽油分给了社员们,平均每人分到了70斤。剩下的3840斤归入库存,以后做大锅饭可以用。

    赵金生等人的脸上乐开了花,去年分了茶油,今年又分了菜籽油,未来一年都不用发愁食用油的问题。

    这些原三队的社员都感到很庆幸,庆幸能并入二队,这不,刚合并在一起生活水平就有了肉眼可见的提升。

    原二队的社员也没有什么不开心的,因为生活水平并没有下降,这让他们感到心安。

    “队长,我们以前也种植过油菜,可产量远没有现在高,有什么秘诀吗?”

    只不过赵金生很好奇一件事,同样是那块地,为什么现在的油菜产量比以往高那么多?

    “秘诀当然有,这一季咱们使用了高产油菜种子,所以产量才会大幅提高。

    别忘了二队的强项就是培育种子,不仅仅是稻种,包括花生、黄豆、油菜等等,我们都有高产种子呢。”

    方唯一句话就解释了这个现象。

    赵金生似懂非懂,高产种子的威力这么大吗?不过他也没有深究,算是接受了这个说法。

    接下来,方唯召开了春播工作动员会,开始研究部署二队的春播。

    一年之计在于春,今年大家能不能过上好日子,就要看接下来该怎么干了。

    队里有四台拖拉机,归四个生产小组统一使用,可以节省不少人力。等播种之后,队里会采取集中育秧,务必保证春播不出差错。

    “接下来就开始翻地吧,虎子,你去公社问一下,县里答应划拨的氨水什么时候能到位?”

    “好的,我马上去。”

    会后,所有人都动了起来,不管你之前具体负责什么工作,眼下的春耕春播都是头等大事。

    拖拉机“突突突”的开进了田里,机械化耕种的威力顿时显现了出来,那效率不是一般的高。

    队里的油票足够,提前备好了大桶的柴油,根本不用担心油不够用。

    取水灌溉也不用愁,队里还有两口井呢,浇灌460亩水田绰绰有余,更何况今年也看不出干旱的迹象。

    队里的大田翻好了地,方唯让邓元恩把一亩坡地和自留地翻了一遍。

    还是老规矩,使用机械不掏钱,但油料钱得自己负担。

    按照方唯的布置,今年队里300亩水田种植农垦58定型稻种,60亩水田加100亩试验田,继续培育南光二号杂交水稻稻种。

    160亩地是这样划分的,其中的60亩会继续培育不育系,100亩试验田培育杂交水稻稻种。

    110亩旱地和坡地,第一季会种植黄豆,第二季种植花生,第三季种植烤烟。

    育林采摘区会继续植树造林,力争今年完成全部板栗树林的移栽工作。而油茶林的树种替换改造,今年争取完成20%左右的进度。

    育苗工作向油茶树苗和枇杷树苗倾斜,板栗树林即将成型,估计也用不了多少。

    千头万绪的工作经过分解,责任到人,显得井井有条、忙而不乱。

    翻地、晒田、施肥、播种、育秧.

    每一年的春播工作都大同小异,但今年社员们对未来的憧憬达到了高峰。

    南光一号、农垦58、南光二号等到优质高产稻种相继问世,使得当地的水稻产量屡创新高。

    两个生产队的合并,进一步增强了二队的实力,大家即便在辛勤的劳动之中也笑得很开心。

    方唯亲自坐镇,在4个生产小组以及育种小组、副业小组之间,来回巡视。

    郑虎负责组织实施春播工作,整天忙的脚不

第143章 出人意料的视察,一辈子的谈资(1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